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工作动态

4万余救护员、1.1万人登记器官捐献……咸宁这座"热血之城"藏着多少大爱

来源:咸宁日报 时间:2025-05-08

5月7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2025年咸宁市红十字博爱周新闻发布会,聚焦市红十字事业发展以及“红十字博爱周”有关情况,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目前,我市407支红十字志愿服务队活跃在城乡一线,构筑起“救在身边”的生命守护网,成为城市文明建设的闪亮名片。

5月8日是第78个世界红十字日,我市将启动以“矢志人道 携手同行”为主题的“红十字博爱周”系列活动。我市将举办2025年“红十字博爱周”启动仪式及系列科普活动;开展人道资源募集集中动员,线上推动“月捐”、发起一起捐、“一块走”互动筹资等;开展“救在身边”相关活动。

此外,我市将持续推进红十字青少年工作:将应急救护、防灾避险和防溺水知识技能融入校园课堂等;开展红十字生命教育活动;开展“爱心相髓”红十字科普周活动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服务月活动;开展红十字主题宣传活动,集中展示红十字事业发展成果;走访慰问红十字志愿者、困难群众等。


近年来,我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援取得实质性突破。





已完成1200平方米的物资储备库,确保遇到突发灾害时红十字物资得到妥善保管、高效分配。成功组建由市红十字会直接管理的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赤壁市红十字水上救护站成功挂牌。

目前,全市有407支红十字志愿服务队,累计培养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393名,培训红十字救护员4万余人,占常住人口的2%左右,普及应急救护知识40.4万人次。全市已动员爱心企业100余家、社会爱心人士3万余人参与红十字人道救助工作。







在“三献”方面,全市获得无偿献血奉献奖的有:终身荣誉奖46人、金奖577人、银奖638人、铜奖1939人。全市建成10家造血干细胞捐献基层服务点,造血干细胞累计在库志愿者4706人。器官(遗体)志愿捐献累计登记人数达到1.1万人,已实现捐献99例。

近年来,市红十字会深耕青少年群体,2024年联合6部门举办高校“三献”(献血、献造血干细胞、献人体器官)知识竞赛,历时2个月吸引1.2万大学生参与。当前,正在积极组织志愿服务队深入社区、全市中小学校开展防溺水知识宣讲。

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孟劼介绍,目前,我市正探索“智慧红十字”服务系统,将志愿服务数据、应急救援点位、青少年活动轨迹等纳入数字化平台,实现需求与资源的精准匹配。当“红十字红”遇上“数字蓝”,这座长江之滨的城市正以科技赋能人道事业,让“救在身边”成为触手可及的温暖守护。


相关新闻

5月7日,咸宁市红十字水上救护站在市人民广场双鹤桥劳动者驿站揭牌,标志着咸宁市红十字水上救护站建成并投入使用。



咸宁市红十字水上救护站采取“一站三点”模式,由爱心企业湖北省成美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捐资和市红十字会申请上级项目资金共建,分别位于咸宁市人民广场双鹤桥劳动者驿站、淦河红桥站和月亮湾点,其中,月亮湾点为暑期临时安全巡查点。




救护站配备救援皮艇、自动体外除颤仪(AED)、救生衣、救生圈、救生绳等救援设施设备,以及红十字运动知识、“三救三献”公益宣传、防溺水科普等红十字主题宣传栏。


“希望更多企业参与到公益事业当中。”企业代表表示,捐建水上救护站,是希望为市民的生命安全增添一份保障,让亲水活动多一道‘生命护栏’。

咸宁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咸宁红十字水上救护站的建设,是社会爱心与公益力量的凝聚,也是保障水域安全的重要举措。

下一步,将继续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联合市应急管理局、市教育局、市城管执法委、市水利和湖泊局等部门,组织志愿服务队伍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围绕水上救护装备的使用,模拟溺水警情的规范处置、水域搜救转移等进行操作演练,并深入社区、学校开展防溺水宣教,组织开展定点值守与动态巡查,加强水域安全防护,提升突发水上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