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近3年 咸宁这位大学生党员终于完成生命之火的传递
2月17日,武汉市中心医院血液科内,血细胞分离机与小关(化名)身体以数条管子相连,完成了266毫升造血干细胞的采集,为一名身患血液病的患者传递生命的希望。
出生于2003年的小关,是咸宁湖北科技学院的一名朝气蓬勃的医学生,同时也是一名党员,在大学期间,他先后5次参与无偿献血活动,共捐献1500毫升血液。在2022年5月的一次献血中,他了解到了关于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相关信息,他思考一番,立马登记信息,加入了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登记。
2024年11月,他收到咸宁市红十字会高分辨配型通知。此次得知自己与患者配型成功,小关没有丝毫犹豫。他认真了解捐献的相关知识、了解动员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短期副作用(如骨痛、低热),做好心理准备与身体准备,同时获得了父母的支持。
2025年2月17日,捐献的日子终于到来,小关的脸上带着紧张,但更多的是坚定。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看着自己的血液缓缓流出,经过分离,将承载着生命希望的造血干细胞提取出来。他们知道,此刻,在城市的某个角落,有一位患者正翘首以盼,等待着这份生命的礼物。
在捐献现场,小关的父母也特地从宜昌五峰请假过来陪同孩子。父母表示,在此之前,其实对于捐献造血干细胞这个事情还有所担心,怕对孩子身体有什么不好的影响,但是经过医生的专业讲解后,他们了解到,捐献后仅可能会出现短暂的轻度不适,过后可自行缓解,对捐献者身体不会造成实质性伤害,捐献过程也十分安全,所以此刻父母即使有些紧张,但更多的是自豪与感动。
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行动,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医疗救助,更是一场跨越年龄、跨越地区的爱心接力。期望更多的青年加入“三献”志愿队伍,传递生命新希望。